为提升基层精细精准服务治理水平,凤林街道党工委探索建立社区党组织统筹领导下的社区运营和社区基金,通过资源整合力、项目创新力、惠民反哺力“三力”驱动,推动形成“基金输血--运营造血--反哺民生”的运营闭环,托举起群众“家门口的幸福”。
一是推动资源下沉服务共享,增强资源“整合力”。健全空间共享机制。全面摸排辖区闲置资源,探索“空间换服务”“空间换时间”等方式,将社区利用率不高的空间精准“腾”出来,构建书法培训工作室、“睦邻钩织”小屋、“针”情相“缝”缝纫铺等场地,形成全方位、多功能的社区运营“微阵地”。建强服务“生力军”。构建“发掘--赋能--共生”的人才转化链,将大调研摸排到的353名能人转化为社区“红色合伙人”,通过梳理走访群众需求,吸纳具备钩织、网络直播、理发、书法等专长的社区能人加入服务队伍,实现“群众需求在哪里、社区能人的服务就延伸到哪里”的目标。
二是坚持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提升项目“创新力”。找准经济支点。构建“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居民受益”的社区经济生态圈,深度整合临港区打铁豆腐工坊、泊于镇贝佳思海洋食品等10余家本地优质资源,建立“直供直销+质量溯源+leyu·乐鱼(中国)官方网站调整”的三大惠民机制及“商户承诺+社区监督+居民评价”的三级品控体系,以优惠价格为居民提供时令蔬菜水果等产品,累计服务居民1万余人次。聚焦文化支点。按需补充品质提升类文化服务,打造“U+丽人”健身操夜校、“群芳吐艳钩针创收”、“社区学院”等项目,提升居民的文化素养与生活品质,让居民足不出“圈”享受便捷幸福生活。
三是充实社区发展“资金池”,焕发惠民“反哺力”。自去年11月“凤栖育林”社区基金启动以来,累计开展公益大集、闲置物品回收等活动70余期,实现“自我造血”1.5万元,持续充实社区基金“资金池”。坚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实施基础设施焕新、文化惠民、人才培育等工程,更新维修健身器材10余套,举办非遗展演、邻里节等活动35场,并引入开发编程等收费课程,既满足居民多元需求,又实现资金的有效反哺,形成自给自足、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下一步,凤林街道将在深化“党建扎桩、治理结网”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社区基金”“社区运营”成熟化。同时,定期通过社区运营项目路演、汇报等形式“话”思路、“亮”成绩、“拼”干劲、“量”差距,持续提升社区书记的履职能力。